
-
18 2021.05
大国重器助深海油气开采抗台风
深海钻井防台风隔水管悬挂系统,可大大提高深海浮式钻井平台及隔水管系统对台风等恶劣海况的应对能力,能够在水深为1000—3000米的深海钻井作业,提高钻井水下设备的安全性,大大缓解南海台风期深海钻井风险... <更多>
-
17 2021.05
-
14 2021.05
大数据创新应用赋能城市交通综合治理
“随着城市交通治理需求越来越复杂,交通治理手段也走向‘大数据+交通综合治理’。”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简称“交博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 <更多>
-
13 2021.05
巡天空间望远镜:将伴“天和”探太空
2020年4月29日上午11时,我们20几个同事聚在一个小型会议室里目不转睛地观看央视转播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和号核心舱的发射,随着倒计时,大家的心情逐渐紧张,看着火箭漂亮升空入轨,大家的心情又转为兴... <更多>
-
12 2021.05
人工智能加速改变生产生活(网上中国)
“刷脸”乘机、无人驾驶汽车主动识别并避让行人、辅助医生诊断疾病……中央网信办日前公示的人工智能企业典型应用案例引发关注。 <更多>
-
12 2021.05
网络安全标准引领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5月10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信安标委”)2021年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周”全体会议在武汉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召开。 <更多>
-
11 2021.05
空间站:“中国制造”新骄傲(筑梦“太空之家”——中国空间站建设记②)
随着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近日成功发射入轨,国际媒体掀起了报道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热潮。 <更多>
-
11 2021.05
我国在科研热点领域发展迅猛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小梅介绍,报告显示,科学研究结构的布局总体稳定。科学研究领域数量持续扩大,科学研究前沿不断延伸,新兴研究领域不断涌现,学科交叉融合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更多>
-
08 2021.05
“中国天眼”开启脉冲星深度研究
基于“中国天眼”(FAST)的观测,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通过闪烁分析的方法,首次获得脉冲星J0538+2817在超新星遗迹S147中径向位置和速度,并经研究发现,脉冲星三维速度和... <更多>
-
08 2021.05
新能源汽车电池三问:安全?标准化?污染隐患?
新能源汽车是否安全?动力电池能否实现通用?废弃电池将流向何方?这三问不仅是当下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横亘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之路上的三大难题。 <更多>
-
07 2021.05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
5月7日2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更多>
-
07 2021.05
多项新材料技术用于“天和”核心舱
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日前成功发射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多项新材料技术在“天和”核心舱获得应用。 <更多>
-
06 2021.05
量子信息掩蔽首次通过实验实现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等人,与上饶师范学院李波、梁晓斌、南开大学陈景灵合作,实验实现了光量子信息的掩蔽,成功地将量子信息隐藏到非局域的量子纠缠态中。该成果于近日发... <更多>
-
06 2021.05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9.48亿千瓦
记者日前从国家能源局获悉: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48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3.71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3179万千瓦)、风电装机2.87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59亿千瓦、生... <更多>
-
30 2021.04
“中国天眼”,聆听宇宙的声音(开卷知新)
2021年3月31日,“中国天眼”(FAST)正式向全球天文学家开放。“中国天眼”是什么?它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探索宇宙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了它,可以推动对宇宙深空的了解与探测,为天文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