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延龙 鲍曙光:一带一路建设在东南亚进入机会窗口期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走出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东南亚、中亚、东欧、非洲等地区经贸、金融和政策等层面沟通不断加强。根据商务部数据,截至今年4月,中国已与8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3—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69756.4亿美元。《“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较2016年增长8.5%,进口额较2016年增长19.8%,近5年来进口额增速首超出口,高出11.3个百分点。
东南亚是中国四大产品出口市场之一,市场需求潜力大,如印度尼西亚约有2亿人口,也是中国服务贸易(旅游)、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输入地区。因而,东南亚对中国的重要性及中国在东南亚的地区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当前,东南亚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由于多边贸易的相互依存及中国国力不断提升进入良性互动的发展期,经济合作深入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进入机会窗口期。
2018年8月,“新丝绸之路贸易中的合约不稳与合约治理”课题组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委托,赴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调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展情况。在调研中,课题组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施情况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加强对外宣传和沟通协调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总体上看,“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及泰国政府、大学、智库及企业的积极响应。这些国家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和研讨会很多,课题组拜访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印尼政策研究中心、泰国清迈大学等研究单位的专家教授对“一带一路”倡议都持欢迎态度,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十分感兴趣。印尼和泰国政府也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浓厚的兴趣,希望与中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能源和电力等领域合作。
但与此同时,课题组也发现,无论是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还是泰国,当地社会和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还有待加深加强。当地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大多来源于欧美媒体,来自中国媒体的声音较弱。对此,课题组建议,加强对外宣传和沟通协调,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宣传的针对性。相关宣传要整合国内宣传人员和机构,基于顶层设计构建对外宣传体系,紧密联系国际社会,针对不同国家制定差异化系统性宣传策略,要加强和当地的媒体合作,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渠道宣传“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对外宣传,增进沿线国家政府及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夯实民意基础,凝聚更大共识。
强化一带一路智力支持
课题组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合作框架、合作机制、合作领域等多个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为增进各国战略互信,携手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一带一路”倡议具体实施过程中,还缺乏足够的相关智力支持。这主要表现在我们对相关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仍落后于倡议实施进度,从而极易导致在合作中产生一些误解。为此,课题组建议,强化“一带一路”智力支持。“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风俗习惯和宗教传统等方面情况千差万别,因此要加强对相关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安全、舆论等问题的研究。一方面,要加强国内智库等相关机构沟通协调和分工机制,健全智库等研究机构组织架构,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对外交流,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更加深入了解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宗教和安全等情况,为制定适合当地资源禀赋、制度情况、风俗习惯和宗教传统的合作方案提供智力支撑。
加强政策和战略对接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际,东南亚各国也加紧实施发展战略,制定实施新的国家发展规划。如印尼总统佐科2014年宣誓就任后,提出了“全球海洋支点”构想。通过这一构想,印尼希望维护两大洋区域的和平与稳定,并为区域海洋贸易提供安全保障,也希望东盟及周边国家支持东盟互联互通总设想,积极参与海洋基础设施和海洋互联互通建设。泰国政府于2016年正式提出“泰国4.0”高附加值经济模式,希望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吸引外国游客、提振出口等改革措施,使创新真正成为推动泰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作为“泰国4.0”战略性项目,泰国政府正优先推动东部经济走廊(EEC)建设,目标是使其成为东盟最先进的经济发展中心。根据泰国政府的规划,东部经济走廊有望成为东盟海上交通中心,连接缅甸土瓦深水港、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和越南头顿港。
课题组建议,统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进一步细化“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具体行动方案。一要明确“一带一路”倡议的性质和内涵,加强对各类宣传主体的培训力度,做到统一规范解读。二要针对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和障碍,建立企业“走出去”一揽子支持政策体系,通过发布投资指引、加强培训、构建针对企业的投融资优惠政策、扶持华人商会提升对外企业组织化程度等措施,降低企业“走出去”风险。三要在充分了解当地国情基础上,围绕基础设施、能源合作、贸易投资等领域,建设一批试点项目,通过发挥试点项目的示范作用,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吸引力,增进沿线国家合作意愿。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丝路万里行”专题调研项目“新丝绸之路贸易中的合约不稳与合约治理”课题组成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